中华风湿网

2018风湿年会 |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来源:  作者: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以对称性小关节受累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导致我国人口残疾的第二大原因。

 

 

 

国际上多个学术团体不断制定和更新RA诊治共识,但是我们国家RA的诊治水平仍明显落后,这表现在诊断延误、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就医不及时、没有获取疾病知识的可靠渠道、风湿科专科医师严重缺乏、接诊医师对RA的治疗不规范、患者的依从性低、患者没有建立长期规律随访的习惯等,严重影响了我国RA的诊治水平。

 

2016年在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的倡导、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的支持下,设立了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CREDIT),并于2016年11月27日正式启动。

 

CREDIT项目旨在掌握我国RA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我国RA患者的达标率和长期随访率、规范我国RA患者的治疗、加强患者教育、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通过鼓励全国有风湿科专科医师的千家医院加盟、 吸纳万名风湿科医师参与,最终惠及全国百万RA患者。

 

在CREDIT项目执行的1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截止到2018年3月28日,共有253家地区级以上的医院参加,参与项目的医师多达838人,目前纳入的RA患者超过5万人,其中满足核心数据的患者人数为25 499人,目前已经建成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患者数量的第二大RA患者队列,为进一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打下了基础。

 

通过对CREDIT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RA患者自出现疾病症状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时间为2.3年,延误诊断现象仍然很严重;82.8%的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处于中、高疾病活动度,在项目伊始,使用RA治疗“锚固药”甲氨蝶呤的患者仅为37.5%,而在2018年3月,这一数字上升到58.2%。国际上多个注册数据库的资料显示,RA患者的平均达标率均>60%,在CREDIT项目启动前,我国RA患者的断面达标率仅为6.8~8.6%,但CREDIT项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RA患者的断面达标率达到17.2%,经过3个月的随访和治疗方案调整,断面达标率可提高到38%,6个月后可以达到48%,此后仍有小幅升高,可以看出贯彻达标治疗理念、落实严密控制策略已经使我国的RA患者受益。

 

另外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发现是我国RA患者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为2.8%,虽然低于西方国家,但也远远高于大家的“印象”,因此,在这一特殊人群中关注心脑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积极控制RA本身存在的炎症以减少RA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发病的风险是我们未来的防治目标。与国外报道一致的是,我国RA患者脆性骨折的发生率亦高达1.7%,因此控制RA疾病本身导致的炎症和关注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管理是每一个风湿科医师在治疗RA患者时必须掌握的原则。

 

此外,根据来自CREDIT项目的真实世界数据,我们已经对我国RA诊治的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为风湿病学分会更新RA诊治推荐(即2018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推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我们的推荐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我们也从CREDIT数据看到,目前在我国RA的诊治中仍然存在诊断延误、治疗尚欠规范、治疗达标率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关系到患者长远预后的规律随访率很低,目前有12个月随访资料的患者仅有2.6%,因此,进一步强化达标治疗的RA诊治策略、提高治疗达标率、关注疾病相关的重要并发症,尤其是加强规律长期随访,仍然是每一个风湿病专业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讲者:北京协和医院 田新平教授

来源:每日会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华风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华风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华风湿网”。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