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风湿病年会 | “两岸三地”专家共议RA诊治
“第二十三次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学术会议”期间,来自中国大陆地区、香港和台湾的风湿病学专家举行了专场讨论会——“ 两岸三地风湿病论坛”,分享各自地区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并对一些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展开了深入讨论。
北京协和医院田新平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卓莉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张铮医生、香港风湿免疫病中心余嘉龙医生、台湾大林慈济医院童建学医生、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黄春明医生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请跟随小编一起看看两岸三地专家带来了哪些RA诊治的观点和新的进展。
田新平教授:
CREDIT项目促进RA达标率的提高
田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指出,我国大陆地区RA患者数量达到了300~1200万,而大陆地区大众对RA的认知度低,导致无法早期诊断和治疗,而且存在不规范用药、治疗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治疗达标率低。
随后,田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CREDIT)。这是一项基于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平台的真实世界研究,旨在通过改善RA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加强患者教育来实现达标率的提高,并最终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截至2018年3月30日,共计有25499例RA患者入组。入组患者的数据分析显示,超过80%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处于中、重度;项目启动时,入组患者中接受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糖皮质激素、羟氯喹(HCQ)、TNFi治疗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7.4%、30.5%、34.8%、25.6%、15.5%;随着项目的进展,MTX治疗患者比例已经达到了58.2%,LEF治疗比例达到了45.5%。入组患者的基线达标率为17.2%,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达标率逐渐提升,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达标率分别达到了38%、43.6%和48%。
最后,田教授总结说, CREDIT项目的开展已经提高了我国RA患者治疗的达标率,医生的处方行为也越来越规范;但是我国RA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仍任重而道远。
张卓莉教授:
“深度临床缓解”应成为RA管理的目标
RA的关节病变是由炎性细胞浸润和其释放的炎性介质所致。尽管RA无法根治,但通过达标治疗(T2T)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T2T策略的目标为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
张教授的报告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目前RA的T2T策略离真正成功清除炎症还有多远?张教授介绍到,从2010年提出T2T策略后,临床实际病例的疾病活动率已经逐渐下降, RA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活动度评分均较2010前有显著改善,50%的患者获得了持续性缓解。
但是实际上达到临床缓解的RA患者中仍存在亚临床滑膜炎。而滑膜炎是RA患者骨破坏进展、RA发作及复发的重要预测因子,这就提示临床缓解可能并不足以作为RA患者管理的目标。已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同时使用临床和超声评估能更好地控制RA的疾病活动度。这就意味着可能需要用深度临床缓解(影像学缓解)代替临床缓解作为RA管理的目标。张教授表示,未来临床应该追求更高的治疗目标,即免疫学缓解,甚至治愈。
余嘉龙医生:
临床和超声评估托法替布治疗患者的治疗应答
与张卓莉教授提出的观点相符,余嘉龙医生的临床经验表明,影像学缓解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治疗疗效。同时多项研究证实超声检测可以发现许多临床缓解的RA患者仍然存在滑膜炎。
余医生的一项研究使用临床和超声同时评估JAK抑制剂——托法替布治疗的RA患者的治疗应答。研究纳入了20例RA患者,接受托法替布(5mg,bid)治疗。在基线、治疗4周、8周和12周使用临床和超声评估患者的28个关节。结果显示,治疗12周,RA患者获得了很好的临床和超声应答;治疗8周和12周时SDAI与超声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12周时,DAS28ESR和DAS28CRP与超声评分相关性较差。余医生认为,托法替布治疗时,SDAI是更好的疗效评估标准;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所有托法替布治疗的患者,以评估患者真实的疾病活动度。
童建学医生:
台湾生物制剂DMARDs药物应用的风险管理
童建学医生介绍了台湾在应用生物制剂DMARDs时的风险控制原则。台湾的临床医生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前,需要评估患者的效益和风险,特别是需要谨慎评估是否有结核病、乙型及丙型肝炎,因为这三种感染性疾病在台湾患病率较高。如果患者被发现有潜伏性结核病时,临床医生应该先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如果患有乙型肝炎,则应该在生物制剂使用的同时给予抗病毒药物;如果患有丙型肝炎,则要求在使用生物制剂前先治愈,或同时治疗丙型肝炎。
黄春明医生:
台湾传统DMARDs耐药患者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
黄春明医生介绍了他所在医院治疗传统DMARDs耐药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共计39例经传统DMARDs治疗耐药的RA患者纳入研究,男性7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8.1岁(21~80岁)。所有患者的平均患病时间为11.2年(1~39年)。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初治患者(15例),即患者未使用过生物制剂;另一组为经治换药患者,即患者曾用其他生物制剂治疗,包括依那西普(16例)、阿达木单抗(3例)、戈利木单抗(2例)、托珠单抗(1例)、阿达木单抗治疗后换为依那西普(1例)、戈利木单抗治疗后先后换为利妥昔单抗和阿巴西普(1例)。托法替布的治疗时间为1~3年,剂量为5mg bid,有2例患者减量。
结果显示,使用托法替布治疗之前,初治组的DAS28为7.08,经治换药组为5.61;托法替布治疗6个月后,初治组和经治换药组的DAS28分别为3.08和3.81。托法替布治疗后,初治组和经治换药组的ESR均显著下降。按照抗CCP抗体的状态对托法替布治疗前后的DAS28进行比较,不论抗CCP抗体阳性、阴性或是未确定的患者治疗后DAS28均低于治疗前。与抗CCP抗体阴性患者比较,抗CCP抗体阳性或未确定的患者在托法替布治疗后ESR下降幅度更大。
39例患者中托法替布单药治疗患者13例,托法替布+ MTX治疗26例。托法替布治疗前,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患者的DAS28分别为5.86和6.80;托法替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AS28均下降,分别为3.77和3.74。托法替布治疗后,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组的ESR均下降。
其他的研究显示,托法替布治疗3天时患者疾病活动度下降、疼痛缓解,治疗1周时达到ACR20应答,治疗2周达到ACR50应答。
黄春明医生的真实世界患者数据分析显示,托法替布治疗应答时间最快为1天,平均为1周;ESR应答时间为1个月。黄医生还提到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托法替布的疗效好,且为口服药物,较注射用药的患者接受度高,依从性好。
“专家面对面”环节
在专题报告后的“专家面对面”环节,与会嘉宾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END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华风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华风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华风湿网”。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